【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东北农业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近期召开。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宣传部将开通“中国共产党东北农业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专题网站”,全面报道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筹备、召开、贯彻落实情况,全面宣传本次党代会制定的发展规划、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即日起,校园网主页将推出“喜迎党代会”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各方面工作呈现出的新局面及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绩,礼赞学校建设成就,激励全校党员和广大干部师生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以优异的成绩和昂扬的精气神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瞄准国家外交战略,全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教育向北开放,努力构建面向全球的教育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开放多元、融合互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东北农业大学。
内引外联,全面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新体系
学校扎根龙江,坚持开放办学,形成了“以东北亚为主、博采众长”的国际交流特色,构建了全面深化对俄合作和加强对美人文教育交流的国际交流合作新体系。学校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多边外交,不断扩大“朋友圈”,在区域内国际化声誉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彰显,国际化程度进入全国高校前100名之列。学校因公出访120个团组,239人次出访俄罗斯、德国、日本、新西兰等28个国家和地区。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新加坡、日本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访团组198个,681人次。


发挥优势,加快提升科研国际化水平
围绕现代化大农业、突出寒地黑土特色、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全面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中心。加快建设了一批国际化科研平台。学校获批了首个与德国马普学会共建的智能土壤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了一批较高水平的国际化科研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个,国际组织资助项目1个,人社部引智项目9个,获得国家资助500余万元。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举办了以第十三届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第五届中美省州大学校长论坛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11个。高水平中外专家交流互访频繁。我校和国外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学术互访,提升了国际化科研氛围,开启了聘请国外专家学者的先河,先后聘请了19位外籍教师、23位外籍博士后。


多措并举,全力打造深化对俄合作新高地
学校积极服务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立足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深入落实我省“向北开放”战略。我校对俄合作的组织力、影响力、领导力不断彰显,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对俄全面合作的典范。中俄高校交流互访频繁。学校与俄罗斯26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务实的合作关系,俄罗斯高校共有108个团组354人次访问我校,我校共有25个团组57人次访问俄罗斯。“构筑教育向北开放新高地—中俄大学校长论坛”获得中宣部2023年对外传播10大优秀案例。中俄合作办学成果丰硕。2018年9月以来,总计派出学生1025名,其中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派出学生874名,通过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派出学生104名,通过学校赴俄专项派出研究生19名,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项目派出学生28名,接收各级各类俄罗斯留学生373名。中俄科研合作广泛开展。2023年10月,我校牵头10所中俄农业院校成立中俄寒地农业大学联盟。立足于联盟,学校举办了中俄粮食生产与食品科学研讨会等10余项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助推龙江农业和中俄农业科研合作高质量发展,中俄高校共建了中俄马铃薯国际联合实验室等2个实验室。中俄人文交流蓬勃发展。我校依托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积极组织联盟内中方高校73所和俄方高校26所共同开展人文交流活动。两年来,联盟先后举行30余项文化、体育、科创类青年交流活动,有近万名中俄学生参与其中,为中俄青年提供了友好交流的平台。


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留学东农”品牌影响力
我校2019年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来华留学教育肩负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艰巨使命,着力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青年。自2009年我校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以来,迄今已培养来自66个国家各级各类来华留学生2000余名,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554名。2018年9月以来,我校招收各级各类长短期留学生595名,分布在我校55个专业学习。学校高度重视国情教育,组织各种形式的“感知中国”活动,举办留学生艺术节,全面加强文化体验课程建设,营造耕读文化氛围。培养留学生成为传播中华文明、讲述中国故事的文化使者。


汇聚资源,高质量推动国际化协同育人
学校积极开拓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渠道,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留学基地、交流访学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攻读学位。我校目前保持和新增的各类中外办学项目10个,其中中俄合作办学项目3个,中美121实验班双学位项目5个,中新园艺实验班3+2项目1个。我校稳步推进形式多样的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实习项目,共有193名学生参与。

目前,我校在境外学生209名,在校生中有一年以上履外经历的学生占比在校生2.2%,短期履外经历和参与各种形式国际化的学生占比在校生接近5%。各类合作办学项目和国境外项目的举办,全面推动了学生国际化程度,提升了学校学科专业的国际化水平。目前,我校各类合作办学项目已经拓展到3个国家9个专业对接国外8所大学,提升了7个学院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抢抓机遇,推动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跨越式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和国际化教育,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逐步形成了“学贯东西,文兼中外,外联五洲,语跨四海”的办学理念。以推动全校学生国际化为发展目标,学院目前形成了以汉语国际教育为核心,以来华留学生教育为推动,以中俄和中美合作办学为两翼,以赴俄留学和其他履外中短期项目为辅助的办学格局。同时,建设了HSK汉语考试中心和汉语普通话语言测试中心,服务外籍人士和全校师生。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点2021年获批,是全国首批获得该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形成了留学生汉语预科、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硕士三位一体贯通培养的体系,中文国际教育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招收外国留学生研究生、开设多种形式的文化体验课程、服务国家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我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位列105,为B+专业,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学科位列66(197所高校)。

回顾过去,学校对外交流工作硕果累累。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发挥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在构建国际交流新体系、建设“向北开放”新高地、打造“留学东农”新品牌、引进国际教育新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谋未来,用东农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供稿/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